上林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卫辉百年学府,跸路蓝缕开伟业圣贤名师, [复制链接]

1#

卫辉文化符号之十八

激流先河杏坛之光

□云林山人

“文革”期间,农村学生只能在本公社就读高中,只有城关学生才能到卫辉一中读书。所以,很遗憾,我不是卫辉一中毕业的学生。但是这并不阻碍我对卫辉一中的向往,在我的眼里,卫辉一中是属于家乡的非常神圣的最高学府,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及其神秘的色彩。

虽然没有在一中求学的经历,可是关于卫辉一中的传说却不时灌入耳鼓。师范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十七年,尤其是到教育局工作后,对于卫辉一中的了解逐步加深。当我在自己的意识形态里拨开她神圣的面纱、淡去她神秘的色彩后,卫辉一中这所百年名校仍以其不平凡的高贵和典雅,让我为之倾倒。她就像历史长河中奔腾的一股激流,在冲向远方的河道中轰响震荡,任九曲连环、群山阻碍,仍以其辉煌磅礴的力量展示雄伟的气势,用她的丰厚的文化内涵书写了一曲不朽的交响乐章。

(一)新学先河

“戊戌变法”改革教育,提出“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新*。光绪二十七年(年),清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大、中、小学堂;光绪二十八年(年),朝廷再次通令各省选派学生到东、西洋各国求取专门学业,许多留学生在国外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成为以后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力量;光绪二十九年(年),颁布学生章程,此时已实行了对各级学堂毕业生分别授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名衔的办法,而且规定按照科举考试制度通过会试的人必须入京师大学堂分门肄业;光绪三十年(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近代学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光绪三十一年(年),正式宣布自翌年起废除科举考试制度。科举的废除加速了学堂建立的步伐。

据学部统计,年全国学堂总数为所,学生9.2万人;年学堂总数猛增为5.2万所,学生达万人。留学生人数也大幅度增长。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兴知识分子群体开始活跃于历史舞台,在*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或多或少接受了西学之后,在民族危难的刺激下,逐渐走向朝廷的对立面,成为清朝统治者所无法控制的社会力量。

卫辉知府于沧澜像

当其时也,被誉为“中州第一干员”的山东平度人、卫辉知府于沧澜,洞悉时势,捷足先登,于光绪二十八年(年)奉诏兴学,立卫辉府官立中学堂于汲县城内,改淇泉书院为之,亲任学堂监督(校长),并延请夏奠川进士、崔青山举人分授经文、算学等科,拟定章程,禀请立案。招府属九县学子入学,学制五年,无明确班级划分。年费银万两,由九县(卫辉府所辖九县)协款支付。至光绪32年(年)有学生名,教职员11名,年支银余两,钱千文。时学堂附设汲县小学堂,考选生徒,附堂听讲。宣统元年(年),学生增至人,分甲、乙、丙、丁4个教学班。宣统三年(年),有学生人,教员14人。于沧澜之举,领豫北创建新学之先河,不仅是豫北,且在河南全境及朝廷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先驱溯源

“名臣是如何炼成的?”借用时下流行的话,我们似乎可以从对于沧澜的追溯中,发现一些端倪。

于沧澜(-)字海帆,山东平度古庄村人,自光绪三年考中进士,即被分来河南任职,相继代理上蔡县、滑县、兰封县和固始县的知县,几年之后升为鹿邑知县。后升任卫辉知府。晚清朝廷实行新*之际,他更成为巡抚的得力助手,特别是升为道员(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后,他身兼数职,诸如矿物、巡警、筹款之事皆经其手。正因如此,在河南任职30年,不仅被誉为“中州第一干员”,还被慈禧与光绪帝面授“御赐荣禄大夫、钦嘉一品衔”。只可惜,这位一心想为朝廷效力的忠诚官员生不逢时。辛亥革命后,于沧澜对当朝*府日渐心灰意冷,看不到希望的他两袖清风回到古庄北村。因在*时过度劳累、退休后又对朝廷的事挂念不已导致双目失明,之后于家接连遭到土匪劫掠,于沧澜的家境日渐艰难。但于沧澜反而安之若素,每天与乡里的读书人谈论诗文,一直到年冬天去世,享年76岁。

于沧澜炼成名臣的背后,有其深厚的家族渊源。

建于年的卫辉一中教学楼

古庄北村距离平度市区40公里,属于相对偏远的村子,但在当时这里却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是胶东地区去济南或进京的必经之地。每到乡试或会试时,马路旁就会搭起几个棚子,里面备好茶汤,专门款待赶考的学子。做这事的是于沧澜的父亲于镒。于沧澜是这家的二公子,他兄弟五人,当地人尊称“二大人”。

于沧澜小时候很调皮,教书先生对他很失望,将他列为“坏孩子”名单,不再上心教育。于沧澜的父亲于镒看在眼里,心想不能直接说教书先生,得想个法子才行。一天,于家刚降生了一头小马驹,孩子们都争相去看,教书先生也过去了,他无意中说:“七天的小马,肉吃起来特别嫩。”

这话恰好让旁边的于镒听到后便嘱咐下人,到小马驹第七天的时候杀掉。把煮好的肉给教书先生后相求:“请先生务必好好教导二子,他虽顽皮却极为聪明。”先生一看,没想到自己随口说的一句话却被老爷子听到心里,感动不已,自此对于沧澜特别上心。有了教书先生管教,再加上于沧澜自己的努力,学业日进,终于不负众望,于光绪三年(年)考中进士。

于沧澜为*清廉,且为治世能臣。

于沧澜有个特殊的称号叫“和尚”。原来,他自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平时只吃素食,从不碰肉类,也不喝酒。作为官场之人竟然两样都不沾,这事传出去后大家便给这位铁面无私的县令起了个外号“和尚”。治下闻之慨叹:如果有事犯到这位“和尚知县”手里那就麻烦了。

共同的记忆——校园内的老桧树

代理固始县知县时,当地一位有钱人的家人犯罪被抓,要是以前送点银两就解决了,但成箱的银子送到于沧澜面前,他看都不看就端茶送客,最后还是秉公处理,肃整了衙门的风气。

后来,河南最南部的重镇信阳也交给于沧澜管理。之所以说是重镇,是因为信阳是由北京到湖广等省份的必经之路,光绪三十二年(年)建成的京汉铁路,就通过此处。所以这里也就变成了个是非之地,不仅朝廷大员接踵“光顾”,商贾大亨纷至沓来,而且每天车马铃声嘈杂震耳,兵民杂处恶棍嚣张。这样的地方交给别的官员自然不放心,于沧澜这些年专门啃这种“硬骨头”,这次他又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导以礼义,抚以威信”,很快治理得“四境帖然”。

于沧澜不仅恪尽职守,勤于*事,而且满腹经纶,在文学上的造诣也堪称一流。他曾先后五次被聘为河南省乡试同考官,经他教导和举荐的不少读书人许多考中举人和进士。正是卫辉有了这样一位“德能勤绩廉”五好知府,经其手首创中州名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杏坛旗手

“杏坛春秋堪赞叹,旗手数易竞风流”。卫辉一中自于沧澜创建举旗,历任校长接力前行,不懈推进,辉耀杏坛,使之文脉相承,基因传续,方有今日之灿烂局面。在珠光炫目之中,仅拣几尊以奉读者。

卫辉贡院街上袁汝骧故居

袁汝骧(-),字骏青,汲县唐庄人,北京大学毕业后,于年调河南“省立第十二中学”任校长,直至年。在袁任校长期间,正值社会动荡,学校变异剧烈。“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年冬,袁奉河南省教育厅令,率学校师生南迁禹县达7年之久。为维持学校正常秩序,费尽了心机,多方设法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进行。校长袁汝骧率领师生先到许昌,后转禹县,在李敏修的帮助下很快安顿下来,一院男生在北门里怀帮会馆,二院女生在城隍庙后街。年,禹县沦陷,学校停办。日本投降后,年袁汝骧奉省教育厅电令归汲县原校恢复旧观。

吴明五(-),名庆榴,字明五。祖籍河南商丘周庄,因兄弟六人中排行老五,故字。吴明五家世较为显赫,其祖父吴卢孚曾任清卫辉府参将,从此全家定居汲县。年8月,吴明五筹集资金,拉潘作新、侯仲阳等人入股,在淇泉中学旧址上创办起私立豫北中学,吴明五任校长,潘作新任教务主任,侯仲阳任训导主任。吴明五早年在北京中国大学法律系上大学期间,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曾遭到通缉。毕业后,受聘到汲县私立淇泉中学任教,同时还做兼职律师,年9月升任该校训导主任。

淇泉中学成立于年,校址位于城内西门里(今道西街大礼堂后)。淇泉中学主要由共产*负责,国民*叛变革命后,迫于形势,于年停办。豫北中学管理严谨,几位校董治校勤勉,对教员要求非常严格,往往不惜重金聘请名师,解放后曾任河南省*府主席的吴芝圃,于年初经人介绍,化名吴念刚到校任语文兼历史课,后被国民*当局发现,离开学校。这一时期,除了师资水平高,还有就是学生来源于豫北各县,生源质量好。省立十二中招考后,还有大批前来应考的学生落榜无处可去。于是豫北中学接着招考,在当时确实解决了不少人的上学问题。台湾中国作家艺术家联盟会长、李源屯人尹雪曼(原名尹光荣)就是年经过“补招”进豫北中学的。年,学校发展到五个班级,有教职员18人,学生名。从当时的学生人数来看,豫北中学已经超过了十二中人的规模。

吴明五校长像

三十年代起,河南省教育厅开始实行统考,豫北中学首先获得全省第二名,随后又拿了两次全省第一,屡次受到省教育厅的表彰,成为全省私立学校中的佼佼者。年“七七”事变后,日寇迅速南侵。就在这年冬天,各省立学校奉令南迁。作为私立学校,该何去何从?吴明五考虑再三,丢下偌大家业拖家带口流亡非同儿戏,不走就会遭日本人胁迫。国家司法部离休干部、吴明五的三女儿吴芝芬回忆说:“为此事全家人还开了一个讨论会,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父亲说的一句话:‘不能给日本人干事当汉奸!’”于是,吴明五与几位校领导商量,决定南迁继续办学。到禹县后,日寇由开封向西侵袭,禹县局势紧张,直到年秋,学校在禹县城内马号后,借一所初级小学校舍安顿下来。

年夏,扩建了楼房,由于师资水平高,班级逐渐增多,一时名气大振。年4、5月间,日*发动了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师生再次疏散到禹县西部山区。在禹县的八年,生活极其艰苦。为了办学,吴明五把所有积蓄都拿到了学校。而家里常常断顿,几个孩子只好到垃圾堆上捡拾白菜疙瘩,拿回家去煮煮当饭吃。年8月,日寇投降,长达八年的流亡生活终于结束。回到汲县后,省教育厅想让吴明五兼任省立汲县师范学校校长,他担心分心两处不利于工作,推脱未就。后经多次做工作,让他兼任省立汲县师范学校附小校长,才勉强答应。这样,吴明五除继续管理豫北中学外,又兼起了汲师附小校长。年11月7日汲县解放,人民*府接收学校,将县立中学、私立豫北中学等七所学校并入省立汲县中学,成立太行公立卫辉中学。从此,这所曾经辉煌一时的学校以其不朽的业绩与卫辉一中融为一体,实现强强联合。

年10月10日卫辉中学师生义务修筑北关道路

何高民(-),原名何景岳,别名飞生。河南省安阳市人,年在安阳任一所学校教师时入*并参加革命工作,后任安阳县委书记,因积极从事*的活动,发动群众对国民*抗粮、抗捐,并组织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年被国民*逮捕,因系*治要犯被解押河南省开封监狱,遭多次刑讯和严刑拷打,始终未暴露*的任何秘密。他在狱中阅读了大量医学书籍,记下了五六百个中药汤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共合作后,被国民*释放出来,回复*的关系后,马上投入到抗日活动中去,先后任安阳市委书记、太行第五专署代理专员等职,年调卫辉中学。

到任后,他职务虽降,但革命工作热情未减。他高挑身材,嗓门较高,讲话艺术及广博知识颇受师生赞赏,大家想不到的是,共产*竟有如此高水平人才。任职期间,组织全校师生劳动建校,开展文艺宣传活动,支持 ,动员学生参*、参干,*绩显著。年初调平原省教委任办公室主任,年底调华北行*委员会任卫生处处长,年调卫生部中医司任副司长,后任《健康报》主编。

年12月,任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副所长,致力于中医古籍研究、整理,共整理出版《傅山医学著作研究丛书》5本,其丛书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年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听许多老教师讲,当时正是解放初期,何高民校长外出腰佩枪支,级别较高,还参加县委工作,社会影响较大。

李范吾(-),原名李之发,字范吾,中共*员,河南省济源市人。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年加入中国共产*,任区分委书记。年赴晋冀鲁豫*校学习。先后任太行地委(晋中)*校教导主任、书记,榆次宣传部长。年日本投降后,调豫北做宣传工作。

年春至年,先后在沁阳中学、获嘉中学任领导职务。年9月任汲县一中校长兼*支部书记,年冬,学校成立“革委会”任常委,年5月调离该校任汲县师范学校校长。年离休。据著名诗人王绶青回忆:他“在教育战线上辛勤工作了三十余载,是豫北著名教育家。他治学严谨、施教有力,知人善任,关爱学生,赢得了一代代师生的钦敬和赞誉”。

王绶青年开始陆续在《河南文艺》《民间文学》《奔流》《新港》等杂志发表作品,受到一位极左负责同志“名利思想”“只专不红”批评,李范吾听说后,专门找他谈心,鼓励他好好写,将来成为一名作家。王绶青回家奔丧,李校长知道他家贫穷,安排他到学校居住。李范吾关心学生体贴之殷,令许多学子难以忘怀。我在城关三初中任教时,学校周锦凤书记和其在汲县师范任教务主任的爱人李志孔先生,经常谈起李范吾校长的德操风范,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建国初期的“平原省立卫辉中学”校门

两位国难当头挽救一中于危亡的校长,两位新中国成立续写时代篇章的校长,他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创造了时代不朽的业绩,卫辉人民不会忘记。还有同样为卫辉一中发展高扬旗帜的每一位校长,他们都是引领卫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功臣,卫辉教育史册将永远铭记他们的英名。

(四)激流澎湃

卫辉一中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年),时名卫辉府官立中学堂。民国二年(年),遵照河南省教育司指令,改为河南省立汲县中学。年,学校更名为河南省立第十二中学。年,改为河南省立汲县初级中学,只招初中。年复招高中班,遂称河南省立汲县中学。年11月汲县解放,人民*府接收学校,将公立汲县中学以及私立豫北、卫滨、正德、正源、普庆、乐天中学等七所中学并入,成立太行公立卫辉中学。年秋,平原省建立,学校更名为平原省立卫辉中学。年平原省撤销后,易名为河南省立汲县中学,至年改称河南省汲县第一中学。年汲县撤县建市,学校更为今名。

卫辉一中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辛亥革命前,学监暴式彬(字质夫),经学教员刘纯仁(字粹轩),数学、体育教员张希圣(字宗周),国文教员井伟生(字俊起)等都是同盟会员,在校积极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使学校成为同盟会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革命基地。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卫辉一中读书的缅甸归国华侨学生

年,与“五四”运动相呼应,全校师生游行示威,呼吁当局*府拒签“巴黎和约”。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全体学生纷纷走上街头,声援上海罢工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残酷暴行。20世纪30年代,学校就建立了共产*组织,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团结进步青年,指导学生活动,动员学生参加革命。年“一二·九”运动波及全国,全校学生参加集会,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全校学生在*的领导下,举行游行集会,宣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主张,刘知侠等许多进步青年参加革命。

汲县解放后,学生积极参*参干,参加土改,支工支农,为解放全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战争爆发后,学生踊跃报名参加 ,并为前线捐款捐物。 回国疗伤,师生纷纷购买营养品看望 伤员,为他们演出节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缅甸当局掀起反华浪潮时,学校积极接收缅甸华侨学生,为国分忧,为侨民解难。“文革”时期,广大青年学生响应*的号召,踊跃“上山下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恢复高考以后,大批一中学子考入全国各类高等院校,成为祖国建设栋梁。

老照片:学生在老教学楼前做操

推翻封建王朝,埋葬“蒋家王朝”,建设美好国家,续写改革开放新的篇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卫辉一中无愧于教育青年与时俱进的思想母机,无愧于哺育青年爱国奉献的成才园地。

(五)名师荟萃

一百多年来,卫辉一中汇聚了省内外一流师资队伍,影响了一代代莘莘学子。

刘粹轩(生卒年不详),河南省新蔡人,同盟会员。清宣统二年(年)应聘任经学教师。据当时国文教师井伟生介绍其生平说:“他是一位有爱国热情的人物。原名纯仁,因为破监劫救同县志士,被革除举人,列名通缉,始以粹轩名。他的学问道德都有很好的修养。”他在学校主讲科目为《春秋左传》,讲课轻重有节,娓娓而谈,深受学生欢迎。建立民国后,刘粹轩赴豫西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之“第二次革命”,在河南省陕州殉难。卫辉各界为其开追悼会时,学生到场祭奠,多有失声痛哭者。

张宗周(-),名希圣,字宗周,河南省浚县城内人。清光绪三十年(年)在本县英文学堂肄业。光绪三十四年(年)入开封河朔中学,后又入省立汲县师范学习,与暴质夫、韩经亚(民主革命者)结为密友。宣统二年(年)至卫辉府官立中学堂任数学、体育教员,时与暴质夫、刘粹轩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每逢集体早操训练,把学生分作两队,一攻一守,进行战事训练,并常向学生讲“非锻炼身体不能奋发图强”以勉之。民国初建,张联合同志,四方奔走,进行革命活动。民国6年(年)护法*起,张宗周奉命到南阳联系队伍,被省督逮捕杀害。

老照片:一中图书馆

范文澜(-),著名历史学家。原籍浙江绍兴,曾于年至年就教于河南省立第十二中学,任国文、英文教员。“七七”事变后,与嵇文甫共同研究抗日救亡活动事宜,积极为《风雨》周刊(我*组织主办的秘密刊物)撰稿,介绍古代抗敌英雄岳飞、文天祥等人事迹,讥刺、抨击国民*卖国罪行。同时,与嵇文甫举办抗日干部训练班,组建战地服务团,到豫西叶县、舞阳一带活动,扩大抗日影响。不久国民*勒令停办服务团,范文澜被迫回到河南大学任教。年春,取道西安,投向解放区延安。在延安,范文澜致力于中国历史研究,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撰写了《研究中国三千年历史的钥匙》。

井伟生(年-年),字俊起,河南商丘人,同盟会员。民国时期曾任商丘县知事、河南省参议员、镇嵩*总部秘书、河南省议会秘书长、河南省图书馆馆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任河南省图书馆馆长和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委,为河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宣统二年(年)谒见河南教育总会会长李敏修,表示愿任国文教习,遂被委为卫辉府官立中学堂国文教习。后调许州中学堂监督、省学务公所视学等。

他与南阳张嘉谋、杞县蒋恢吾、固始万纯安、通许胡石青、巩县王抟沙、信阳刘邃真、南阳熊绍龙,合称“中州八大名流”。井伟生在其回忆录《雪苑戆叟忆往》中写道,在卫辉府官立中学堂,与监督王文同为保定法*专门学校同学,与监学暴质夫,教习刘粹轩、陈墨斋、张宗周等也是同学,与同事陈湖士、朱霞九亦颇相得。他对学生非常有耐心,“对学生作文,注重改正批评,一字不妥,必为改易,并当堂发还,面予指示。”“尤对劣等生,不惮烦屑。”

当时对国学素有研究的知府华辉(字再云)曾多次听他的课。井伟生调离后又于(宣统三年)视学卫辉,卫辉中学总办、知府华辉对他说:“汝离中学,学生吃亏甚大。”井俊起听后很是惋惜,说:“余早知此事,必呈请学使阻止。”

老照片:学生在图书馆借阅图书

段佩华(-),别号孟楚,卫辉市官庄人。年至年先后在开封第三小学、汲县师范附属小学、省立汲县初级中学就读,年1月初中毕业,2月赴开封高中上学。年1月高中毕业。年8月河南大学毕业后,任许昌五区联立高级师范学校物理、化学教员。年12月,因祖父病故回乡奔丧。年2月至年1月,在汲县私立豫北中学任教。年2月汲县各中学合并为“太行公立卫辉中学”,段受聘任教,先后任化学教师、理化教研组长。年恢复高考,子女三人同考,全部被大学录取,一时传为佳话。年4月,任副校长,是年10月因心肌梗塞逝世。笔者与段妻李佩英在三初中同事,李老师让我为段墓碑撰写了对联,她甚为满意。

毛季浩,滑县人,卫辉一中著名语文教师,“文革”期间曾在汲县三中任教,是我妻子的老师。他心地善良,为人谦和,老年时颇像一位老太太模样。除板书为其弱项外,课堂语言幽默风趣,往往下课铃响了,学生仍沉浸在他授课的意境之中不能自拔,留恋之情甚为难得。“文革”后他当选为汲县*协副主席,每到*协,我们都会喊他“毛主席”,他是名副其实的毛主席。

*成(音),史玉珍(音),刘彦苓(音),分别是卫辉一中*治、数学、语文教师,也是我的“一课之师”。年10月,我参加高考前,曾在汲县一中辅导班学习,虽只听过他们一堂课,但对三位老师印象却极为深刻。

老照片:老教师们备课场景

*成,中高身材,身着蓝色中式布扣上衣,下穿深蓝色料子裤子,裤线笔直,脚穿黑的发亮的皮鞋,浓眉大眼,不苟言笑,可谓风度翩翩,他将*治课讲得丝丝入扣。任教导主任不长时间即调濮阳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我到教育局工作后,一次在酒店偶遇*老师,经校长张水香介绍,我在向他敬酒同时,也表达了我对他的崇敬之情,“一课之师”,终身难忘。

史玉珍,中等身材,短发披至脖颈,大大的眼睛闪烁着光芒,语音琅琅,极富磁性,她为我们讲授指数与对数,听着她的讲述,仿佛数学公式里面带着浪漫的感情,那是我一生中数学科最好的老师,其大家风范令人敬仰。据说她曾是修女,后来与学生魏养栋(音)结为夫妻。之后调到新乡师专工作,我再未与她谋面。

刘彦苓,圆圆的脸庞,中等偏高身材,他辅导我们文学常识,语音洪亮,我认为他是属于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语文老师,他第一次将巴金的《家》说是“小红楼梦”,他也试着为我们猜高考作文题“我以我血荐轩辕”,并解题“轩辕”的意思。后来我任教高中语文,在汲县一中语文组参加活动,他向我们模仿某中央领导到他就读的大学视察,下车抖膀、向身后甩掉大衣的风采。在我的印象里,刘老师说话无拘无束。后来他调到濮阳某中学担任领导职务。

老照片:解放初期的劳动建校

路亮夫,卫辉一中物理教师,他是“文革”期间为数不多的中学二级教师(与当今中教二级有别)。他“文革”时期在后河中学任教时是我的老师,那时他已五十多岁,光头圆脸,八字眉毛,说话也像走路一样慢条斯理,冬天穿棉裤,显得有些臃肿。他从不会发脾气,即使遇到学生课堂睡觉,他也总是慢慢地走到他的身旁,用手轻轻地将他拍醒,微笑地说:“小同学,给你照张像吧?小一寸的行吗?”逗得大家哄堂大笑。他为我们讲授光学课程,总是娓娓道来,让我们如沐春风。

时代交替,岁月如梭,就像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逝者如斯,浪推浪行,卫辉一中数不尽的名师灿若星辰,恕我不能一一表述。

(六)桃李争艳

作为百年名校,卫辉一中素以治学严谨、学风淳厚、自强不息、拼搏进取校风著称于世,经过名儒大师长期积淀,成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从这里走出的院士专家、*要贤达、商界精英、文艺名流、杏林妙手、执教博导、劳模工匠等不可胜数,他们为共筑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卫辉一中校门

嵇文甫(-),原名嵇明,汲县人,著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年升入卫辉中学,受刘粹轩等老师的影响,开始萌发反清爱国思想。年至年,嵇文甫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年秋,嵇文甫北京大学毕业回到河南,在省立开封第一师范等校任教。“五四”运动中,嵇文甫毅然站在爱国学生一边,并在斗争中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嵇文甫当选为全国*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担任过河南省副省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河南大学及郑州大学校长等职,他是郑州大学的创建者。

李春昱(年-年),汲县人。国内外著名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一级研究员、总工程师、教授,地质学博士。他参加编制出版的五百万分之一的《亚洲地质图》,荣获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卫辉一中新生*训

李春昱年在卫辉一中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年十月考入德国柏林大学地质研究所深造。年6月在世界著名构造地质学家史蒂勒教授指导下写了博士论文《埃斯菲尔德与库尔木巴赫之间上林根林区与弗兰根林区南部前沿林区》,在构造上提出了新认识,纠正了前人的错误,以“最优等”成绩取得柏林大学理学院博士学位。

年回国,曾北上河北开平盆地,南下浙闽沿海,西进川西高原,在川西走遍了甘孜阿贝地区,进行开拓性的地质考察,成为最早进入这一地区的中国地质学家。撰写了五十多篇论文和专著,为四川地质矿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年,李春昱在地质部华北地质局和北方地质总局任总工程师。

年后在地质科学院和地质部,负责全国区域地质调查的业务领导,还亲自赴川滇地区、渭河流域、浙闽沿海等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发表多篇论著,对于提高我国地质研究、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明儒(-),国家一级田径裁判、一级棒球裁判。年毕业于卫辉一中,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教育系,年转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科。年获上海国际田径运动会跳高冠*。年毕业后在重庆求实中学、四川省立成都中学、四川大学任教。年至年,任华西医科大学体育副教授、教授、体育教研室主任等职。

刘知侠(-),卫辉市人,省立第十二中学毕业,著名作家。风靡国内外的《铁道游击队》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年抗日战争爆发,他随父亲和铁路员工撤到了*河以南。年9月奔赴陕北抗日**大学学习。

年5月抗大毕业后,又留校学习*事专业。年调到山东省文协,是年,滨海抗日根据地召开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他在会上结识了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们,听了他们的战斗事迹,很受感动。为了把它写成文学作品,他曾两次通过敌人封锁线去鲁南的枣庄和微山湖,到铁道游击队深入生活,为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收集了丰富的素材。全国解放后,担任济南市文联主任。

年山东省文联成立,他任编创部长、秘书长、*组委员。他创作的短篇小说《铺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创作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后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搬上荧幕。《铁道游击队》的原本加上各种节编本、缩写本共出版了余万册,被译成英、俄、法、德、朝、越等8国文字在国内外出版发行。

望京楼、卫辉一中、太行山

尹雪曼(-),卫辉市李源屯人,豫北中学毕业。现代作家,中国现代文学评论家,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院硕士;曾任国立西北大学法学士,为台湾作家艺术家联盟会长,台湾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尹雪曼多次回大陆参加学术交流。被聘为北大、清华、河大、郑大兼职教授,为推动两岸学术交流活动和促进祖国统一做了大量工作。年5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对他的专访《责任就在你和我》,文中引用他的原话:“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家。这个责任就在你我,我们大家,每一个人的肩上。”

王绶青,年生,卫辉人,汲县一中毕业。六十年代初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后历任大学教师、县*协副主席、新乡地区文联主席、河南省文联专业作家、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莽原》杂志主编等职。年发表处女作,以写诗为主,兼及小说、散文、文学评论并攻研书法。著有叙事长诗《斗天图》(与李洪程合作),诗集《天涯采英》、《天野海郊集》、《天风海韵》等。诗作被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诗歌卷》。

建设中的卫辉一中新校区

崔俊芝,年生,-年在卫辉一中读高中。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数学力学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中心、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及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计算中心主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工程--科学数据库工程总经理,博士生导师等;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年以来一直从事计算数学、计算力学和软件工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年以来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中科院重大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独立和作为主要成员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3本,译著3本,完成各类专题报告20余份,先后有七项成果通过了部、院级鉴定,作为主要成员获得部、院二等奖以上奖励6次,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次,部、院级一等奖各一次,四次为第一获奖人。

堵纯信,年出生于原阳县,-年在汲县一中上高中,年,考入河南农学院就读农学系农学专业。年分配到开封地区农业局负责农技推广,年1月到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室,一直工作到年退休。他培育的玉米良种郑单号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郑单号年起连续4年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作物品种,全国累计推广2.5亿亩以上,增产.5亿公斤,实现农民增收亿元,被广泛称誉为“一号”种子。

卫辉一中新校区年迎来第一批新生

朱光亚,卫辉人,年生,汲县一中届校友,后考入天津大学建筑系,获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现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住建部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江苏省段负责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承历史名城物华天宝,得一中名校人杰地灵。卫辉一中就像一条流淌百年的大河,万千学子就像其中一朵朵澎湃的浪花,他们不停地绽放,又不断地溶入汤汤流水,汇聚一起向着大海奔腾而去,在无边无际的海洋里实现永生。史册浩瀚,纵有亿万文字总也记不下每一个人的名字;海阔洋深,汇入其中每一滴水却永远也不会干涸。

曾经辉煌的卫辉一中,还将继续创造卫辉一中的辉煌。

来源:卫辉慢生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